在線英語培訓:校友很重要!
曾有小伙伴問我,來自美國多種不同社會經濟與文化背景的大學生,都是怎么去適應全新環境的——這里所說的“全新環境”,當然指的就是大學啦。那時我剛從“亞裔姐妹在服務”(簡稱OAASIS,一個我于2004年聯合創辦的大學社團)十周年重聚歸來,內心滿滿當當都是對學生組織之深遠影響的重新認識和不勝感激。這種影響,在扔掉枯萎的畢業花束后,在見證了諸多美好姻緣與職位晉升后,在經歷一次又一次跨州跨國“遷徙”后,仍未彌散。
什么是OAASIS或者什么是其他形形色色的哈佛學生組織能夠實現,而單靠大學管理機構本身“孤身奮戰”無法達成的呢?那便是:培養一種部落式的歸屬感,鼓勵表達和探討個人的恐懼與憂思,創造一種狂熱的、歷久彌堅的,甚至在程度上比對整個大學還要更為熱烈和深刻的忠誠。
春喜認為校友很重要
校友參與度高是學生社團運作健康和高效的標志之一。校友之所以如此重要,是因為他們超越了眼下校園生活的“小宇宙”,是將本科生與他們最終所能成為的人鏈接起來的表征。他們就是榜樣,是激勵,是提供實用建議的源泉與寶貴人脈。這就是“我”“長大”以后可以成為的人。“我”想要的是有可能的,因為已經有人行進在那條路上了。不僅如此,他們會帶來見證歷史與挑戰成功的鮮活智慧。如是構成一個組織過去和成員未來的雙重角色,令學生們感到,他們屬于一個比眼下日常瑣事更大的背景之中。此外,活躍的校友也是從本科體驗里浴火鍛造起來的強大、緊密情感紐帶的明證。學生組織的參與度越高,越是活躍,校友就越忠誠,反之亦然——一旦其良性循環開始,兩邊均可受益。
一名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生,很容易茫然不知所措。你在這兒,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數千名年輕人一樣,身處此處。富有和貧窮,多數民族和少數民族,農村和城市。人們都渴望獲得一種比對整個大學規模更小的一種歸屬感。你會交朋友,你會去跟有影響力的教員與導師見面,并且你會——希望如此——在大學的熔爐,即學生社團中找到自己。社團通過從磨煉與苦難的洗禮中生成的緊密紐帶而團結起來,它將把你和那些倘若你只是獨自徜徉于大學“荒原”中無法只身取得的資源聯結起來。